今天早上,我發現我的一種驕傲,也發現上帝怎樣在這當中動工。
我一直認為,神學上思辯與學術是簡單的,對我來說是可以速成的;
這樣的想法從一兩年前萌芽,時而展現時而隱藏,
但它仍然在那裡,默默的,偶而浮現上來影響我。
當一個對自己的要求出現在眼前時,
不管是論文或是講台或是另一半,當我希望認真去做到好,或者最好,
阻礙就浮現,困難就浮現。
我一直以為,拖到截稿前幾天才動筆,是出自我對學術的無力感,
殊不知,這樣的無力感也許來自於神的修剪。
當我準備好滿桌的食物、參考資料、期刊、研究論文,
當我因著獎學金與實習謝禮而不需要那麼擔心生活的開支,
當我一次一次操練我的講台,而且需要處理的處境越來越困難時,
我發現,這些客觀環境的支持,其實不足以克服心中的阻礙。
所以我連續三天的春假,就這麼擱著,想著,
在靈修中與神同桌共餐,在房內的靜默中安靜默想,
可是沒有進度,仍然停滯。
後來,當我因著服事的需要,提筆撰寫一篇需要帶來安慰的講章時。
我重新看了一次《第三眼神學》中的「盼望的米飯」,兩次、三次,
我發現,有很多細微的東西存在在這當中,
而這些東西真的能帶來安慰與醫治,
帶來亞洲的醫治,也是台灣人需要的醫治。
雖然這樣的道理我老早就知道,可是現在才懂,
這當中的方法論、概念、神學觀點的辯論,
我老早就知道,而且自信的認為,兩萬字的論文三天就可以寫成。
只是,現在才懂,
原來一個有力的信息真的需要一段漫長的歷程,
等到上帝點頭那天,才能啟動。
然後我寫完了講章,這篇講章讓我覺得比較有腦。
我相信這些論述有它的價值,而這樣的價值不能速成。
不是隨便組合在一起就好,不是每頁一千字有個結論就好,
因為聖靈的感動在裡面,需要用心靈按真理去讀,需要靠著聖靈來讀,
然後真的可以三天寫成,但這是認真的奉獻的擺上。
每一個信仰的歷程都有它真實可貴的一面,
如果我們用夠認真的心,就會發現它夠深層的那部份,
一定有真理,也一定讀的到,
不管你的心思單純或複雜,不管你的思考快速或遲鈍,
不要讓謊言矇蔽你的領受,這樣很可惜,你會繞不出來,
然後,
真正的變成呆子!
好吧,我也不知道現在才悔改,
論文寫不寫的完,
不過這一定是一篇有用的論文,這樣才有寫它的價值。
要是上帝有點頭,讓我5/3號能交的出來,
有機會分享我的論文時,我一定會說:
「這篇論文只寫了三天,而這是上帝帶領的!」
阿們?